抚顺商标注册中哪些情况需要商标转让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抚顺康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联系人:王经理
  • 电话:17732605906(微信同步)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抚顺商标注册中哪些情况需要商标转让

抚顺商标注册中哪些情况需要商标转让

作者:抚顺康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时间:2021-03-05 08:54:20

商标转让在很多需要商标的人或企业获取商标的一个非常常见的方式。那么什么是商标转让?商标转让的专业回答是抚顺商标注册人在注册商标的有效期内,依法定程序,将商标专用权转让给另一方的行为。其实说白了就是有商标的人不想要了就给有商标需求的人。

那么什么时候需要用到商标转让呢:

1.将已经注册过的商标转让给别人的,应该去商标局办理商标转让手续;

2.因企业合并、兼并或改制而发生商标专用权转移的,应该去商标局办理商标转让手续;

3.因依法判决而发生商标专用权转移的,应该去商标局办理商标转让手续;

4.转让商标时不仅仅只转移一个需要转让的商标,还需要转移手头上的近似商标。既然用到了商标转让就该说说商标转让的两个形式了。商标转让的形式分为两种:合同转让和继承转让。

平时大部分的转让商标都是一合同转让的方式转让注册的,合同转让是指转让人和受转让人之间通过签订转让合同的方式转让注册商标。继承转让是指个人以及依法登记的个体工商户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由法定继承人继受其注册商标的。转让商标应该依法履行手续,必须由商标局批准还能生效。如果不去商标局办理有关手续的话属于自行转让商标行为,根据法律规定是要受到处罚的,严重时还会导致注册商标被撤销。

显著性是商标的内在要义。我国现行商标法第十一条第一款对于因缺乏显著性而不得作为商标注册的情形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商标授权程序中,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适用该条款的标准一直较为严格,司法审查过程中,法院在大部分情形下似乎也默许了这种做法。根据商标与其所标识的商品的关系,一件潜在的商标可以分为通用的、描述的、暗示的或任意的、臆造的。

通用名称,是指某特定的商品所属种类或类别的名称,不能申请注册为商标得到保护;描述性标志,即描述商品的特点或特性,其一般不能申请注册为商标获得保护,但在证明具有第二含义后可以申请注册为商标;暗示性标志,即暗示而不是描述商品的某种特性,它需要消费者通过想象判断商品的性质,不必证明第二含义即可申请注册为商标得到保护;任意或臆造标志与使用它的商品无关,无需证明第二含义即可申请注册为商标得到保护。

就标志的显著性来看,通用标志永远不可能用来区别来源,描述性标志要求具有第二含义才能成为显著标志,暗示性标志和任意性或臆造性标志被认为具有内在显著性。将上述理论划分对应于现行商标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的内容,通用标志对应于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描述性标志对应于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暗示性标志和任意或臆造标志则不属于现行商标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不得作为商标注册的情形。

然而,问题在于是否具有显著性并不是客观事实的判断问题,而是具有很强主观判断因素的法律问题。但是,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对于那些并非属于现行商标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一)项与第(二)项情形的暗示性标志和任意或臆造标志也禁止其注册为商标。例如,对于化妆品指甲油等商品,申请注册小女孩Littlegirl商标,是否属于现行商标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情形?

对此,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认为,其直接表示了商品的用途、消费对象等特点,不得作为商标注册,法院也支持了这种观点。正如前文指出的,显著性的裁判是法律问题,且具有主观性,故不存在绝对真理。不过,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相对比较严格的裁判标准?

笔者认为,这与商标授权的思维有关系。一方面,既然是授权,当然也就可授可不授;另一方面,考虑到仅仅是在授权过程中,不授的话,申请人也没有太大的损失。那么,这种商标授权思维与知识产权是私权的论断是否契合,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注册人发现他人侵犯自己的商标专用权后,应及时寻求法律保护。按照我国商标法律的规定,负责保护商标专用权的部门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司法机关,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商标保护的双轨制。所以,当发现侵权行为时,被侵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请求处理。但是,当事人不得就同一案件同时请求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处理,而只能选择一个处理机关。

究竟选择何种保护途径要根据案件的特点和当事人希望达到的目的来决定。一般来说,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理商标侵权案件的特点是:行动迅速、程序简便、结案所需时间较短。但行政机关对于侵权赔偿只有调解的权力,如果当事人不服,还需要请求法院解决。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特点是:程序严密、注重民事赔偿。因此,如果希望尽快处理案件,制止侵权的扩大,可以选择行政机关处理;如果因侵权所受的损失较大,希望获得有效的赔偿,则以向法院起诉为好。

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请求处理的,应当向侵权人所在地或者侵权行为地的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请求应以书面的形式提出。请求书需要写明请求的事由、请求的法律依据。请求人的名称、地址、侵权人的名称地址以及侵权行为地等。在提交请求书时,当事人应出具其权利证明文件,同时附送被控方侵权的证据材料。

根据《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经过调查,认为所投诉的行为构成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可以作出处理:

1、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2、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

3、收缴并销毁侵权商标标识;收缴直接专门用于侵犯商标权的模具、印版和其他作案工具;

4、处以罚款。

应在注册时用心选择商标和标识。

前期准备工作往往是后期保护工作的基础,如果选择了一个已被广泛使用的词汇作为商标,显然就不太明智了。比如中粮集团在葡萄酒上使用了"长城"作为商标,而在中国,以"长城"作为产品商标的企业太多了,较为知名的就有长城电扇、长城汽车、长城润滑油等等。所以,即使"长城"葡萄酒被认定为驰名商标也不能阻止他人使用该商标——因为他人早已经注册在先了。

商标是彰显商品来源和质量的商业标记,当中粮集团花费财力、精力宣传"长城"葡萄酒的时候,注册在其他商品上的"长城"商标也会跟着沾光,这就是所谓"傍名牌",不过是合法的傍名牌,属于自己找着让别人傍。反之,如果有的"长城"牌商品粗制滥造,坑害消费者,那么对"长城"品牌的破坏力是非常大的,企业可能需一再宣传此"长城"非彼"长城",用尽力气来划清界线。

其次,是在具有相应实力的情况下,尽量对商标选择全类别注册,即在商品分类表的每一个类别上均进行注册。

商标通过长时间的使用,保持商品的质量,提高商誉,最终可以使一个普通的商标成为驰名商标,这是企业对商标进行跨类保护的最终之路。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即使是在不同商品类别上使用驰名商标的标识,如果容易造成混淆,也会不予注册并停止使用。

除了精心选择商标,进行全类注册或者注册联合商标之外,企业还应尽量不更换商标,保持商品的质量,并进行持续不断的宣传。当建立了一定商誉之后,还需要注册打假维权。因为假货不但蚕食了企业的利润,更严重的是它会损害品牌的商誉和价值。

 

版权所有:抚顺康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QQ/微信:1766534168